《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提出安全生产工作意见,意义重大。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全面落实新时期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以及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改革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等要求,对于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以及根本好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必将起到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确立以安全发展观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导向,将落实安全发展观念的要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是把落实安全发展观念、坚守安全红线作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原则。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既要将低端、落后、难以满足安全要求的落后产能排除在经济发展进程之外,也要统筹考虑速度、结构、布局与安全的内在关系,把安全作为重要约束指标,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强化风险评估与管控,确保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二是把实现安全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要把建设安全保障型社会作为目标明确提出来,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良好型社会等目标一道作为国策予以实施。同时,继续将亿元GDP死亡率、道路万车死亡率、百万就业人员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等作为重要约束性指标严格考核,确保每年都有明显下降,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直至根本好转注入强大动力。三是坚持把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专门规划作为配套和保障措施。专门规划要突出可实施、可操作性,每年都要实施几项有效管用的安全生产防控工程,解决几个制约安全生产的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步步为营。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安全战略。纵观人类安全生产史,已经走过强制安全、本质安全和自为安全三个阶段。强制安全靠严格有效的管理,本质安全靠可靠管用的科技,自为安全靠先进的文化引领。就我国而言,目前正处于由强制安全向本质安全转变的关键阶段,建立起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安全战略,是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一是大力支持企业采取先进适用安全科技。要分别建立先进适用安全科技的推荐目录和落后工艺设备技术的淘汰目录,引导安全科技的发展方向。对于积极采用先进适用安全科技的,应在贷款、税收或财政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奖励。二是大力支持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要坚持问题引领创新的导向,将安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技术缺失或技术缺陷作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优先方向,纳入国家科技创新总布局,在立项、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保障,确保每年都有一批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进入安全生产领域,不断提高全社会安全水平。三是大力实施高危作业机器人替代。从一些煤矿通过采用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实现“办公室采矿”的效果看,在高危作业比如受限空间、井工开采、应急救援等岗位作业实施智能机器人替代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有效途径。当前,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人力成本的日益提高,我国已经进入机器人的普及时代,并迅速成为机器人装备大国。
着力支持安全产业发展。安全产业是安全服务、教育培训、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服务性活动的总称。这是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支撑保障力量,应作为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和重点装备产业予以加强。对此,《意见》明确,要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引导企业集聚发展灾害防治、预测预警、监测监控、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安全文化等技术、装备和服务产业。国内外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安全产业具有多重意义,一是可以增加GDP,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二是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安全产业属于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大多属于高科技产业。三是有利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国民经济的短板、扩大安全生产的装备、服务、技术等有效供给。四是强化安全生产的支撑保障。因此,应切实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支持力度,促其加快发展。鼓励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区和创新示范区将安全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加快形成一批安全产业发展基地。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创办安全产业园区,执行高新产业园区的政策,成为安全产业的引领区、示范区。用好商业保险机制。运用商业保险机制促进安全生产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做法。一是依靠保险监管促进安全生产。保险公司为了降低险种风险,具有强化监管的内生动力。二是依靠费率浮动促进安全生产。对安全风险低的实行低费率、风险高的企业实行高费率,可以激发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三是依靠保险机制完善事故损害的补偿救济机制,强化人文关怀、促进社会稳定。四是可以从保费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投入事故预防,健全安全生产投入机制。目前,我国用于安全生产的保险既有工伤保险,也有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险。这是用经济手段促进安全生产的有力抓手,务必用足用好。受理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险的保险公司要充分认识这一险种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特殊性,从更高的角度加强监督,在降低金融安全风险的同时降低生产安全风险。
扩大安全生产的公共投入。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观、获得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履行好党和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生产安全作为一个重要公共物品,作为政府公共资金的重要投入方向,持续加大安全生产的公共投入,支持安全生产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方面,各级政府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一笔资金用于安全生产投入,有条件的要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建立常态化安全生产财政投入机制。另一方面,要采取以奖代补、购买服务、PPP等多种方式,支持建设一批生命保护工程、研发一批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推动使用一批安全生产装备、建设一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培训教育基地,带动全社会扩大安全生产投入,不断强化我国安全生产治理能力。
切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核心在于强化理念建设。理念是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的载体。建设安全文化,离不开核心理念的构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确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强化生命至尊至贵的意识,把“安全”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表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包括“安全”二字,但是,作为核心价值之一的“文明”,却与安全密不可分。一个因知识匮乏导致事故多发的社会不是文明社会,一个因违法违规导致事故多发的社会更与文明南辕北辙。当生命与生产发生矛盾的时候,永远把保护生命放在第一位,做到发展为安全让路、生产为生命让路,真正把发展建立在安全第一的基础上,把生产建立在生命至上的前提下。
着力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把理念转化为制度,关键是要把制度转化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自觉。其中,制度文化建设是关键的一步。一是将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制度建设的总过程,以理念引领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点亮理念的灯塔,形成鲜明的理念导向。二是以严格的制度建设培养、筑牢核心理念。制度的力量不在于体系是否完备,而在于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必须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规矩面前没有例外”的制度信仰,凡严格遵守制度的,不论职级多么低微也要依制予以奖励;违反制度的,不论职务多高都要依制予以惩戒,从而以制度执行铸就理念刚性。三是加强法治教育,推动全社会和企业员工由“要我遵守制度”向“我要遵守制度”转变,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的文化氛围,着力实现理念建设与制度建设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最终使安全生产成为重要的公共道德和社会习俗。 |